2022-03-29

良性壓力和惡性壓力


在我們所知的動物中,人類頗為獨特,因我們能對自身和世界進行抽象思考。我們巨大的腦部雖得天獨厚,但也可能帶來長期壓力,因人類會擔心其他動物根本不會想到的問題(如工作和金錢)。

雖然壓力反應是演化而出的產物,能在遭遇短期的環境壓力時提升存活率,但長期而言卻可能造成傷害;若不予理會,最終還可能引發疾病。

 

年幼時暴露在壓力下(無論是戰爭、被疏於照料或父母離異)者,成年後較可能產生心理問題;因為童年時腦部仍在發育,慢性壓力可能造成腦部結構改變,進而影響腦功能。對成年人來說,慢性壓力除了會對心臟和血管造成負擔,提高心血管疾病、心臟病和中風發作的機率,還可能危害免疫系統。急性壓力反應會動員免疫細胞,為擊退感染做好準備,但皮質醇這種壓力激素也會長期影響免疫細胞的功能。事實上,皮質醇類藥物被用於需要免疫抑制的患者身上,以壓制其免疫系統。

 

 

長期壓力可不是鬧著玩的,不僅壓力反應本身會對身體造成負擔,伴隨而來的應對機制(如喝酒、抽菸)也同樣傷身。然而,這還不僅止於生理上的影響。壓力一詞包含了許多層面,近來有學者研究了我們對壓力的感受會如何影響壓力對身體帶來的衝擊,結果發現,若我們相信壓力是壞事,它就更易對我們造成傷害。

美國的研究指出,處於壓力下的人有較高的死亡風險。但此論述只在這些人認為壓力對自己有害時才成立。

事實上,遭遇壓力但本身不認為壓力是壞事的人,死亡風險甚至比幾乎無壓力者還低。

 

壓力一詞的意涵讓在 1930 年代率先提出壓力反應的漢斯.薛利倍感困擾。部分的原因在於,壓力不僅是用來描述身體對困境的反應;在物理學中,應變(strain)指的是物體受外力而產生的形狀或大小變化,而壓力或應力(stress)則是與之相關的內部力量;一詞兩用便讓大家將兩者聯想在一起。

驚人的是,改變對壓力的看法似乎能改變其對人體造成的影響。若將手心冒汗、心跳加快和呼吸急促視為身體正努力幫助你的跡象,就可改善上述反應;心跳雖會加快,但血管卻能保持放鬆,這對心血管系統有益多了。

 

圖文來源/《知識大圖解》2017 年 8 月號。

 

 

您覺得您自己或家人無法面對過大的壓力嗎?

歡迎來電詢問 08-7660058 

地址:屏東市中正路153-3號2樓